“住”的思考:在体面、有尊严的房子里居住 “关于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,应当如何真正落实?地产人要做好什么准备?”会上有记者发问。 郁亮表示,高度赞同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。在“房住不炒”的背景下,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相对平稳阶段,为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。 在郁亮的理解中,长效机制建立最核心要解决的是“住有所居”和“居者有其屋”。 “住有所居,最先要解决租的问题。”他表示,租不仅仅是有房子住,更要在体面、有尊严的房子里居住。这个尊严,不仅仅包括硬环境,也包括软环境,比如租房者的孩子能否在城市里正常就读。 尽管很多城市都在关注这个问题,但解决效果并不明显,阻碍了人们进城的脚步,也影响了中国城镇化进程。 “硬环境问题相对好解决,软环境问题解决才刚刚开始,需要加大力度。”郁亮说,租赁端供应目前还不充分,且很多人存在误区,认为租赁成本低,但事实上比住宅成本更高,“租赁房规划要求不同,目前这方面没有规范性文件。因此,首先要保证供应,其次解决软环境问题。” 对于居者有其屋,郁亮鼓励年轻人努力奋斗去创造财富。他认为,要重点关注城市“夹心层”,创造条件让“能力足够、购买力暂时不够”的群体买得起房。此外,各个城市在人才保障住房供应上要更包容,“不只有北大、清华毕业的才是人才,优秀的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同样是人才。”他说。 郁亮还提到了“东京模式”。他解释称:“东京比北京人口多很多,面积却比北京小。不过,东京每个家庭有1.17套房子,人均1.7个房间。市中心通勤一小时范围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1万多元,通勤半小时范围的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两三万元。” “东京给了我们很多参考。东京做到的,我们也能做到。”郁亮认为,首先,要提高土地开发效率。北京的土地开发面积占比不到10%,深圳、广州分别为46%和不到10%,而东京超过60%,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其次,要解决轨道交通建设问题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解决点对点交通和地面拥堵问题,还会为沿线提供高密度的集办公、休闲、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,涵盖各类功能,而不仅仅是单独又隔离的居住、办公场所。目前,我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还不高,东京轨道交通分担率已达80%。 谈到长租公寓发展时,郁亮表示,长租公寓是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培育也必须做好的市场。这项业务目前经营并不容易,万科从没想过长租公寓会赚很多钱,能有稳定收益就好。“好在万科很有钱,万科的长租公寓爆不了雷。”他笑称。 对于长租公寓目前在北京的落地情况,刘肖认为,目前当地市场虽然门窄,但未来路多。“过去几年,长租公寓市场有所降温,也遇到过短期困难,但我特别看好长期前景。要把长租公寓做好,首先要有土地保障。现在,北京集体用地供应政策出台,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,计划供应50万套,今年落实了10万套。”他进一步表示,北京对于长租公寓所涉电力、停车等系统的成本问题也在逐步解决中,并注意到学区划分,“把长租公寓做好,政府、产业等方方面面都在努力。增加土地供应,人才越来越多,渐渐进入良性循环,我看好长租公寓未来。” 城市思考:坚持与城市、客户同步发展 “怎么看待天津”、“为什么去东北投资”、“大连怎么样”…… 面对媒体抛出一个个“城市疑问”,郁亮先请出各位“万科城市总”回应。交流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现场考核,让事先毫不知情的“万科城市总”们有些紧张和仓促。 郁亮在补充回答时却显得十分睿智。他表示,万科均衡发展,对每个地方都情有独钟。他说“大连很美”,也笑言“在哈尔滨投资曾亏损几千万元,被伤得刻骨铭心”。他看到了青岛发展势头正盛,也点明天津正在经历转型阵痛。“不怨天、不怨地,只怨自己不努力。”郁亮说,每个城市都有机会,取决于做事方式。 2013年,郁亮提出万科要从“传统住宅开发商”向“城市配套服务商”转型。4年后,郁亮又加上了“美好生活场景师”的注脚。2019年,万科给城市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哪些支持?又从城市发展中找到什么机会?这场交流会,亦是一场万科与城市发展的思考。 “在看待城市发展时,不要限于某个阶段。”郁亮始终强调。 “万科一年投资超过3000个项目,没有办法讨论某个单项。我们坚持与城市同步发展,也坚持与客户同步发展。”郁亮表示,每个城市承担的功能、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,都会有高潮低谷,“天津正处在转型发展窗口期,可参考的是,深圳当初向高科技产业转型时同样困难,其他城市也会经历转型阵痛。” 今年,恒大、碧桂园、万科等头部房企纷纷加码投资东北。8月,万科与长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;9月,宣布在大连投资450亿元,实施“轨道+物业”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项目开发。针对东北投资问题,郁亮表示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发展,也从不觉得有“关内外”的阻碍。 “未来,年轻人是最宝贵的资源。如果城市不遗余力地给年轻人创造发展条件,那一定会有机会。”郁亮对此格外看重,“我们是否看好城市未来、是否加大投资力度,主要观察是否有实体经济机会、是否不断有年轻人加入。如果回答是肯定的,那么我们一定会加入。” 刘肖也谈了把握城市发展机会的想法。他认为,过去与城市共同发展是谈空间格局,现在则是谈治理格局、产业格局,要跟住趋势变化,“大中城市发展要瞄准科技、文化和数字赋能”。 “没有成功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”。新环境下,很多房企开始将目光投向存量市场。万科北方区域也在进行调整和尝试,并在沈阳推出了首个创意城市更新项目——红梅文创园。未来3年,万科北方区域将打造5个新引擎,包括TOD(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)、科创园、产业小镇、旧改和文创园,不断提升新的差异化城市资源获取能力和产品构建能力,成为了未来发展方向。 未来思考:当一个好农民,做一个时代好企业 会议现场,有媒体提出了看似常规却充满想象的问题:“以经营稳健著称的万科,对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何预判?” “我们不预测天气,预测天气对农民没有意义,把地种好是我们的惟一责任。”郁亮回答。跟土地打交道,房地产商和农民似乎有着共同点。他强调,当下以及未来,“万科都要当一个好农民,做一个时代好企业”。 “深圳原来有很多工厂,现在那些工厂搬走了,又来了一批新企业。机会和城市同在,我们没有时间预测天气,只需要永远追寻积极面。这背后是一种逻辑——可能有夕阳的行业,但没有夕阳的企业。企业只要做好,永远都有机会,准备好迎接挑战,活得好、活得久。”郁亮说。 当前形势下,万科喊出的口号依旧是“与城市共发展、以客户为中心”。郁亮说,当下存量市场比重变大,房地产业进入了比拼产品和服务的时代,“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体现是消费者是否愿意花钱来购买我们的服务,产品力和服务力是永远需要加强的地方。” 2010年,当万科迈入“千亿元俱乐部”时,郁亮决心减肥,他选择了跑步。 减肥成功后,郁亮对自己充满信心,并告诉自己:“这辈子,我要做三件事,一件成功的事、一件快乐的事、一件有意义的事。”三件事分别对应着:50岁前登上高度超过8500米的雪山、跑完一场马拉松赛、练出6块腹肌。 2013年,郁亮完成了第一件事:登上珠峰。 而后,他开始向“跑完一场马拉松赛”发起冲击。为了完成这个目标,除了每周固定5次锻炼,郁亮周末会加跑二三十公里,确保良好的身体状况。 仍是2013年,他以3小时44分的成绩完成了北京马拉松赛。那届比赛,只有600人跑进4小时。 2014年,郁亮在上海马拉松赛跑出了3小时18分的PB,成为当时地产界“最能跑”的总裁。 2015年,郁亮完成了第三个目标:他秀出了6块腹肌,惊艳众人。 郁亮后来表示:“跑步的动力不是坚持而是快乐,只要这样才能持久。”现在,他最大愿望是60岁的时候仍能跑完“全马”。 郁亮的马拉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。追逐成功的事、快乐的事、有意义的事,郁亮带领万科,一直在奔跑的路上。 ![]() 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 中房商学院 原创,本文地址: |
众所周知,在中国内地所有城市中,上海购物中心数量最多,竞争也最...
楼市的变化牵动人心,每一步细微的调整都与房价直接相产,都与老百...
赵燕菁,1984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,1984-2004,中国城市规划设...
8月29日,以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创新发展为主题的“拥抱大资管新时代...
黄奇帆在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,2019年年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...
摘要:郭广昌在提案中例举调研秦巴山片区扶贫任务最大的安康市情况...
在2019中国(重庆)智能建造暨建筑业大数据应用高端论坛上,吴志强...
摘要:中国财富网讯(衣韵潼)近日,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...
3月29日,在博鳌论坛2019年年会分论坛——楼市30年上,远大科技集团...
摘要: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今日发表言...
梁春晓:大数据时代的地产游戏法则 近几年双11的巨量交易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