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009年7月份至今,全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,房价上涨偏快。这种上涨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。房价的涨幅,不仅远远高于GDP增幅,更高于老百姓收入增幅。加之中小户型商品住宅比例过低,一套房子动辄过百万、甚至几百万,不仅普通百姓买不起房,城市白领等中高收入群体也感到难以承受。另外,由于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,大城市相当部分的低收入群体无房可买、无房可租。这就导致房价问题成为社会热点,再加上新闻媒体尤其网络媒体高度关注,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。这正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。 那么,这究竟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?我们认为,这是经济规律、中国国情、财税体制、宏观经济环境、城市发展环境、社会消费心理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 经济规律。一是供求规律。供大于求,价格下跌,供不应求,价格上涨,这是市场普遍规律。以山东为例,今年一季度该省竣工商品房675.6万平方米,而销售商品房1316万平方米,其中期房978.2万平方米,需求之旺盛可见一斑。最近,各媒体纷纷报道,北京、杭州等地出现“抢房”狂潮,甚至一套房源几十人争购,青岛也出现“日光盘”。二是资产价格规律。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,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,都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,加之通货膨胀因素影响,资产特别是土地、原材料、房产的价格都是上涨的。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,从长期看,房价上涨不可逆转。三是成本传导规律。成本因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,面粉涨价,面包必然涨价,房地产也是如此。近年来,土地、钢材、水泥、人工价格都在不断攀升,加之房屋设计和建造中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强制性推广应用也增加了成本,房价上涨在所难免。 中国国情。一是人口众多。13亿的人口基数,每年 1500万的新增人口,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的人口分布,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,都决定了长期旺盛的住房需求。目前全国城市每年新增家庭户数1100万户,而新增商品住房大约 500万套,远远不能满足需求。二是土地稀缺。我国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,但适宜生产生活的并不多。为保证粮食安全,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。非农业用地中,刨除工业、交通、水利等用地外,可供建设城市住宅的土地就更少了。这使许多城市不得不做存量土地的文章,拆旧建新,而拆迁成本是相当高的。城市住宅建设用地资源的稀缺和拆迁成本高企,导致商品住宅用地价格飞涨,房价水涨船高。三是城镇化进程加快。截至2009年底,全国城镇人口6.22亿,城镇化水平46.6%,近5年城镇化水平年均递增0.9个百分点,这意味着每年1170万人由农村转移到城镇。按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26平方米的住房建筑面积计算,每年需新增住房3亿平方米。专家预测,这种快速城镇化进程将持续15—20年。另外,全国每年还有 60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,大部分涌入大中城市,他们的住房需求是刚性的。 财税体制。多年来,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和“分灶吃饭”的财政体制,增值税的75%、消费税的100%、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60%归中央,营业税、契税、增值税的 25%、所得税的 40%归地方。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,除发展工商业、获取增值税外,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建筑业、获取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。随着中央不断向地方下放事权,大量地方财政收入被用于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,建设城市基础设施、改善城市环境,只能依靠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。加之单纯“价高者得”的土地招拍挂制度,使推高地价、拉高房价,成为城市政府的选择取向。 宏观经济环境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,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,成功地遏制了经济下滑,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。同时,这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,使货币流动性比较充裕。然而,因国际市场不景气,企业出口受挫,加之煤炭、石油、铁矿石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不断上涨,许多制造业企业利润率降低,不少行业产能过剩,实体投资环境恶化,再加上股市投资风险大、收益低,以及国家鼓励支持住房消费的税收、信贷等优惠政策,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、从证券市场流向房地产市场。 城市发展环境。近几年,全国所有城市都在不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投入,尤其是大中城市投巨资建设地铁、轻轨,改造道路,整修山体、河道、湖泊及滨海岸线,大搞园林绿化,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善。环境的改善,为城市土地、房产的增值创造了条件。同时,一些区域性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,一些重大活动的承办,使部分城市及片区发展潜力凸显。比如,国家批准海峡西岸、辽宁沿海、长株潭、皖江规划后,所涉及的厦门、大连、长沙、芜湖等城市房价快速攀升;北京新规划将通州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后,通州区房价由2009年7月份的1万元飞涨到目前的 2万元。北京奥运会、上海世博会、济南全运会、南宁东盟论坛,都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,也使房价出现阶段性跃升。 社会消费心理。“有恒产者有恒心”的传统观念,让国人不爱租房爱买房;攀比心理、一步到位意识,让国人不买小房买大房;买涨不买落的从众心理,让不少人跟风抢购。佑护子女的传统观念,使部分还不具备购房能力的年轻人,靠父辈资助提前买房。另外,受通胀预期的影响,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购房置业来使财产保值增值,加之我国对房地产只是在交易环节征收契税、营业税、所得税,对保有环节没有征税,使老百姓特别是有钱人更愿买房。 ![]() 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 中房商学院 原创,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hongfang.org.cn/keti/1369.html |
摘要:王大易老师,中房商学院高级顾问,著名地产堪舆大师、现代风...